在将长平从北到南的的全部对峙地带过滤一遍后,赵括还是觉得进攻必须在南边展开。只有在那里,自己的优势兵力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北边狭窄的地方,仅仅只有一道隘口,摆出三五千人都嫌拥挤,自己的兵力优势自然无从发挥;而南边,虽然有山,但两边壁垒间的距离可达二十余里,六七千步,两边布置三道相距百步的攻击阵型,是绰绰有余的。
最早的时候,廉颇曾经一次拉出五万军队在那面区域作战,遭到四万秦军的顽强抵抗,最终在撤退过程中遭受不小损失,差点被白起趁虚而入。赵括走访了那次战斗的参与将领,反复倾听他们对战斗的理解,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思虑已定,赵括带着门客的卫队开始巡查各营。——这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
赵括以近乎严苛的方式要求自己:每天天明闻鸡而起,闻鼓声时结束整齐,于帐外点军。早餐前后到达相应的军营中,利用早餐时间与军官们商议今天的作战方案。早餐后立即付诸实施。整个作战过程,赵括都会在壁垒上观战。营中有事,可以到这里来找他处理。而自从他主动出击以来,这几天秦军没有再派出小规模部队袭扰赵军壁垒,其他地段十分安静。
出战的部队会回到原来的营地;而晚餐后,明天出战的军队会移驻到这座临时营地中。需要训练的士卒是如此之多,以致几天来,得到轮训的部队不过三四万人。
赵括要求自己于晚餐后稍事休息,与诸将例会,商议第二天的事宜。然后就巡查全军各营,包括驻扎在后山的各营。长平的防线边长都有三百里,四十五万人有九百个营,不算营间距离就是九百里。自从老将们离开后,赵括已经用这几天的时间,把这九百个营全部巡查了一遍,每天至少要巡查一百个营,回来时已是深夜;几乎刚躺下就要起床。
今天是第二遍的开始。最南边明天将要出击的二十个营,是他今天巡查的重点。
出大帐往山下走去。眼前第一个营就是今天刚刚出战,并连战六阵的赵军临时编组的营。赵括走进营中,与新任的五百人将交谈几句,沿着两边篝火中间的道路查看了众士卒。士卒们见赵括一行过来,都跪起相迎;赵括叉手当胸回礼。在跳跃的火光下,这些人都显得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一营营走过,有些进了营地,有些只从营外而行,但各营的状态都看在赵括的眼里。从大帐到南边的营垒大约二十里,挤满了三十多个营。花了约半个时辰,走到南边出击各营的营地。
这片营地是赵括硬挤出来的,就为了能让每天出壁作战的军队能够提前一天到达,熟悉自己的作战地域,草拟出合适的作战方案。
赵括到达时,这个军两名裨将、十名千人将和二十名五百人将正在营垒上巡视。他们见赵括到来,纷纷见礼。赵括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军没有万人将,两名裨将分别说出自己的战术设想,大体都是以五千人为一阵出击。赵括道:“旦日若以二偏同战,可乎?”
两名裨将有些不安,如果只以五千人出战,两人凑凑,还可以凑出五千堪战之士;如果一万人一起出战,老弱残兵、贵戚子弟、井市无赖就都要上阵,那不定会闹出什么笑话来。他们找了些理由想搪塞过去,但赵括坚决不同意。最后两人道:“军久不练,恐难如意!”
赵括似乎明了他们的心思,道:“军不严则不立。君等所难,孤愿代行之!愿诸君传吾令:”父子同在的,父免;兄弟同在者,兄免;家独子免!其余,旦日皆战!“
在赵括的督促下,各军官回营整顿士卒。
按照编制,一营有一百盾牌兵,二百戟兵,一百矛兵和一百弓箭兵。其中盾牌兵和矛兵都需挑选身强力壮者担任,弓箭兵则由善射者担任,戟兵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是杂兵。但在长平,弓箭不足,弓箭兵都拿起戟甚至棍,当起了杂兵。持盾和持矛都是很费体力的,他们通常能比杂兵的口粮定量多一些。而这二十个营,能按这种编制组织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只能算是杂兵,能胜任盾牌兵和矛兵的不足两千人,如果按常规战术,他们这一万人只能组织起一千人宽的正面。赵括道:”彼秦人亦无弓箭,但以戟兵战可也。“于是,明天的作战就派出五千还算正规的一千盾牌兵、一千矛兵、三千戟兵,以及五千完全由戟兵组成的兵阵。
这里的整训花了不少时间。在淘汰了老弱和父兄后,真正的戟兵阵只剩下三千人。赵括他们议定了作战的出击方案。
出南边出来,赵括又转向北边,这里有宽阔的山谷,两侧并不险峻的山峦,是一个良好的战场;无论是谁占领了一侧的山脊,就对山谷中的军队构成压倒的优势。这一特点,使得双方都不敢在这一带用兵。不过赵括有时想,如果从这里派一支奇兵袭击高都,是不是有可能得手呢?但他并不敢轻易尝试,这么做风险太大了!
由于在南边营栅内整军时间较长,赵括没有巡视到石城,而是提前下山,巡视安置在山谷中的营地。从这里曲里拐弯回去,这一夜大约巡视了一百多个营。回到大帐已经是半夜。赵括合衣倒下,酣然入睡。
次日进来点军毕,赵括宣布,昨天作战有功的三千赵卒起为督战,凡作战畏缩不前的,准其阵斩之!诸将听闻设立了督战,脸色变更,都知道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赵括将三千督战队带到南面的营栅前,沿山列好阵势。这些士卒本来就是善战之士,又得到督战的指示,自然气势如虹,阵型列得格外整齐。
旗鼓就设在壁垒上,八千准备出城作战的士兵绷紧了脸,写满了紧张。一声鼓响,十名旗手冲出营栅,立定旗门,十营正兵一涌而出,立好阵势。
对面的秦军五千部队已经列好阵势,正自向前压过来。这一次,赵军没有退兵,在列阵完毕后,当秦军进到百步之内时,也勇敢地迎上去,发出猛烈的撞击声。九个营依次接敌,各各撞击,被戟矛刺中受伤的人数迅速增加。但这一次,他们没有补充,而是聚集在中营的旁边,自行裹伤。
当九个营都被撞击散乱,正在整队时,营栅内三千戟兵突然涌出,他们基本不成行列,高举着戟,狂呼着冲杀过来。正在后面整队的秦军见状,也就招呼着同伴散乱着冲杀上去,形成乱战。这时,谁能形成局部以多打少,就能占便宜;陷入以少打多,则会吃亏。但总的来说,秦军比较协作,经常十来个人自发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去围杀落单的赵军。赵军吃了几次亏,学了乖,也集成几十上百人的大集团,不让秦军有围杀的机会。而这时,溃散的赵军整好队伍,重新投入战场。而秦军由于陷入了混战,耽误了整队,明显陷入不利。秦军只得鸣钟,将秦军收回。
这一回整好队的九个赵军营没有在山前停下,而是坚定地向山上发起仰攻。那群队伍不整的戟兵,也挥舞着长戟,呐喊着从两边往山上冲。
秦军在山上的中营是有一百弓箭兵,当即射出了手中的箭,但数千人进攻,一百只箭根本不够看。虽然有人中箭倒下,但感到优势在握的赵军还是勇气十足地往山上冲。出击的公乘一声长叹,只得向后退去。
占领了小山包的赵军暂时在山山里停下,重新整理了队形,再向秦军扑去。这一次秦军中营没有能给散乱的军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只有少数几个秦军营整好队,向赵军反冲过来,很快就被冲散。而那群挥舞着长戟的赵军则散乱着冲向秦军,打断他们整队的节奏。王龁无奈,只得将后援五千秦军派出,挡下赵军的进攻,将溃不成军的秦军接应回营。赵军见秦军援军接应,也就停止了进攻,退回到出发地点。秦军也没有再追击。
如果说昨天的作战,赵军算是与秦军打了个平手,那今天这一仗可以称得上是胜利。见秦军在对峙一会儿后,主动撤回,赵军也就退回壁垒之中。得胜的猫儿威似虎,这队赵军趾高气扬,比山上的督战队还要威风。那些没有出战的父兄老弱,都聚在门前,见他们入壁中,一起发出震天的欢呼!
赵括本来准备打一天的,打了半天仗就结束了,好像还占了些便宜,心里高兴。他站在门楼上,向楼下列阵的赵军慰劳,奖励他们的勇敢和机警,祝贺他们取得了场不容易的胜利!
全军欢声雷动!
赵括宣布,本军今天全都倍食!又引起一片欢腾。
赵军战胜秦军,而且是一支不被看好的赵军战胜秦军的消息,迅速在赵军中传播开来,激荡着每个人的心。
最早的时候,廉颇曾经一次拉出五万军队在那面区域作战,遭到四万秦军的顽强抵抗,最终在撤退过程中遭受不小损失,差点被白起趁虚而入。赵括走访了那次战斗的参与将领,反复倾听他们对战斗的理解,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思虑已定,赵括带着门客的卫队开始巡查各营。——这是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
赵括以近乎严苛的方式要求自己:每天天明闻鸡而起,闻鼓声时结束整齐,于帐外点军。早餐前后到达相应的军营中,利用早餐时间与军官们商议今天的作战方案。早餐后立即付诸实施。整个作战过程,赵括都会在壁垒上观战。营中有事,可以到这里来找他处理。而自从他主动出击以来,这几天秦军没有再派出小规模部队袭扰赵军壁垒,其他地段十分安静。
出战的部队会回到原来的营地;而晚餐后,明天出战的军队会移驻到这座临时营地中。需要训练的士卒是如此之多,以致几天来,得到轮训的部队不过三四万人。
赵括要求自己于晚餐后稍事休息,与诸将例会,商议第二天的事宜。然后就巡查全军各营,包括驻扎在后山的各营。长平的防线边长都有三百里,四十五万人有九百个营,不算营间距离就是九百里。自从老将们离开后,赵括已经用这几天的时间,把这九百个营全部巡查了一遍,每天至少要巡查一百个营,回来时已是深夜;几乎刚躺下就要起床。
今天是第二遍的开始。最南边明天将要出击的二十个营,是他今天巡查的重点。
出大帐往山下走去。眼前第一个营就是今天刚刚出战,并连战六阵的赵军临时编组的营。赵括走进营中,与新任的五百人将交谈几句,沿着两边篝火中间的道路查看了众士卒。士卒们见赵括一行过来,都跪起相迎;赵括叉手当胸回礼。在跳跃的火光下,这些人都显得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一营营走过,有些进了营地,有些只从营外而行,但各营的状态都看在赵括的眼里。从大帐到南边的营垒大约二十里,挤满了三十多个营。花了约半个时辰,走到南边出击各营的营地。
这片营地是赵括硬挤出来的,就为了能让每天出壁作战的军队能够提前一天到达,熟悉自己的作战地域,草拟出合适的作战方案。
赵括到达时,这个军两名裨将、十名千人将和二十名五百人将正在营垒上巡视。他们见赵括到来,纷纷见礼。赵括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军没有万人将,两名裨将分别说出自己的战术设想,大体都是以五千人为一阵出击。赵括道:“旦日若以二偏同战,可乎?”
两名裨将有些不安,如果只以五千人出战,两人凑凑,还可以凑出五千堪战之士;如果一万人一起出战,老弱残兵、贵戚子弟、井市无赖就都要上阵,那不定会闹出什么笑话来。他们找了些理由想搪塞过去,但赵括坚决不同意。最后两人道:“军久不练,恐难如意!”
赵括似乎明了他们的心思,道:“军不严则不立。君等所难,孤愿代行之!愿诸君传吾令:”父子同在的,父免;兄弟同在者,兄免;家独子免!其余,旦日皆战!“
在赵括的督促下,各军官回营整顿士卒。
按照编制,一营有一百盾牌兵,二百戟兵,一百矛兵和一百弓箭兵。其中盾牌兵和矛兵都需挑选身强力壮者担任,弓箭兵则由善射者担任,戟兵没有特殊要求,一般是杂兵。但在长平,弓箭不足,弓箭兵都拿起戟甚至棍,当起了杂兵。持盾和持矛都是很费体力的,他们通常能比杂兵的口粮定量多一些。而这二十个营,能按这种编制组织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只能算是杂兵,能胜任盾牌兵和矛兵的不足两千人,如果按常规战术,他们这一万人只能组织起一千人宽的正面。赵括道:”彼秦人亦无弓箭,但以戟兵战可也。“于是,明天的作战就派出五千还算正规的一千盾牌兵、一千矛兵、三千戟兵,以及五千完全由戟兵组成的兵阵。
这里的整训花了不少时间。在淘汰了老弱和父兄后,真正的戟兵阵只剩下三千人。赵括他们议定了作战的出击方案。
出南边出来,赵括又转向北边,这里有宽阔的山谷,两侧并不险峻的山峦,是一个良好的战场;无论是谁占领了一侧的山脊,就对山谷中的军队构成压倒的优势。这一特点,使得双方都不敢在这一带用兵。不过赵括有时想,如果从这里派一支奇兵袭击高都,是不是有可能得手呢?但他并不敢轻易尝试,这么做风险太大了!
由于在南边营栅内整军时间较长,赵括没有巡视到石城,而是提前下山,巡视安置在山谷中的营地。从这里曲里拐弯回去,这一夜大约巡视了一百多个营。回到大帐已经是半夜。赵括合衣倒下,酣然入睡。
次日进来点军毕,赵括宣布,昨天作战有功的三千赵卒起为督战,凡作战畏缩不前的,准其阵斩之!诸将听闻设立了督战,脸色变更,都知道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赵括将三千督战队带到南面的营栅前,沿山列好阵势。这些士卒本来就是善战之士,又得到督战的指示,自然气势如虹,阵型列得格外整齐。
旗鼓就设在壁垒上,八千准备出城作战的士兵绷紧了脸,写满了紧张。一声鼓响,十名旗手冲出营栅,立定旗门,十营正兵一涌而出,立好阵势。
对面的秦军五千部队已经列好阵势,正自向前压过来。这一次,赵军没有退兵,在列阵完毕后,当秦军进到百步之内时,也勇敢地迎上去,发出猛烈的撞击声。九个营依次接敌,各各撞击,被戟矛刺中受伤的人数迅速增加。但这一次,他们没有补充,而是聚集在中营的旁边,自行裹伤。
当九个营都被撞击散乱,正在整队时,营栅内三千戟兵突然涌出,他们基本不成行列,高举着戟,狂呼着冲杀过来。正在后面整队的秦军见状,也就招呼着同伴散乱着冲杀上去,形成乱战。这时,谁能形成局部以多打少,就能占便宜;陷入以少打多,则会吃亏。但总的来说,秦军比较协作,经常十来个人自发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去围杀落单的赵军。赵军吃了几次亏,学了乖,也集成几十上百人的大集团,不让秦军有围杀的机会。而这时,溃散的赵军整好队伍,重新投入战场。而秦军由于陷入了混战,耽误了整队,明显陷入不利。秦军只得鸣钟,将秦军收回。
这一回整好队的九个赵军营没有在山前停下,而是坚定地向山上发起仰攻。那群队伍不整的戟兵,也挥舞着长戟,呐喊着从两边往山上冲。
秦军在山上的中营是有一百弓箭兵,当即射出了手中的箭,但数千人进攻,一百只箭根本不够看。虽然有人中箭倒下,但感到优势在握的赵军还是勇气十足地往山上冲。出击的公乘一声长叹,只得向后退去。
占领了小山包的赵军暂时在山山里停下,重新整理了队形,再向秦军扑去。这一次秦军中营没有能给散乱的军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只有少数几个秦军营整好队,向赵军反冲过来,很快就被冲散。而那群挥舞着长戟的赵军则散乱着冲向秦军,打断他们整队的节奏。王龁无奈,只得将后援五千秦军派出,挡下赵军的进攻,将溃不成军的秦军接应回营。赵军见秦军援军接应,也就停止了进攻,退回到出发地点。秦军也没有再追击。
如果说昨天的作战,赵军算是与秦军打了个平手,那今天这一仗可以称得上是胜利。见秦军在对峙一会儿后,主动撤回,赵军也就退回壁垒之中。得胜的猫儿威似虎,这队赵军趾高气扬,比山上的督战队还要威风。那些没有出战的父兄老弱,都聚在门前,见他们入壁中,一起发出震天的欢呼!
赵括本来准备打一天的,打了半天仗就结束了,好像还占了些便宜,心里高兴。他站在门楼上,向楼下列阵的赵军慰劳,奖励他们的勇敢和机警,祝贺他们取得了场不容易的胜利!
全军欢声雷动!
赵括宣布,本军今天全都倍食!又引起一片欢腾。
赵军战胜秦军,而且是一支不被看好的赵军战胜秦军的消息,迅速在赵军中传播开来,激荡着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