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是曾启圣还喜欢顶撞上级,这样的人在官场自然混不开了,所以他很快倒了大霉!曾启盛的顶头上司长沙县知县本就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屡屡被曾启盛顶撞早就对他十分不喜,如果不是因为曾启盛办事干练,他手下也需要能办事之人,他早就免了曾启盛的官职了,可曾启盛尤不自知,在发现知县有挪用贪污户房钱粮的情况后,他居然越级向知府衙门举报长沙知县!
举报顶头上司本就是官场大忌,此时的明朝官场早已**不堪,上行下效,沆瀣一气,曾启盛的举报信转了一圈后就到了知县手里,知县一看就怒了,这不是找死吗?找了个岔子把曾启盛当堂打了二十大棒,差点丢掉半条命,如果不是顾忌到曾启圣有功名在身,而且曾启圣刚刚举报过他,他要是真把曾启圣弄死的话难免有挟私报复的嫌疑,这才饶了曾启盛一命。
不过曾启盛的官职肯定是保不住了,曾启圣自己也通过这件事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有些心灰意冷,重新当起了私塾先生。但是在心底里曾启盛还是有些不甘心的,他此时还算是年富力强,壮志未酬,怎么能甘心呢?
如果没有遇到张承,曾启圣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像曾启圣这样心怀壮志身负才学却郁郁不得志,只能遗憾老去的人实在太多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生际遇无常,错过了机遇天才也只能泯然于众人矣。
张承虽然不知道郭致远为什么对湖南这个省份如此重视,但既然郭致远重视他就得格外上心,所以他把其他省份的移民招募都交给了下属,自己亲自到了湖南,可是到了湖南他才知道这差事不是一般的难办,首先语言就不通,湖南人说的方言他听都听不懂,这不抓瞎了嘛。
曾启圣就是这个时候遇到张承的,他听几个学生说湘江码头那边来了个外地人贩子,要招募人去一个叫东蕃的荒岛上开荒,曾启圣一听就心中一动,他知道张承绝不是人贩子,哪有人贩子敢公开招募人的,在这个户籍管理严格的时代,没有朝廷的许可是绝没有人敢这样大规模的招募人。
虽说曾启圣已经对仕途心灰意冷,但是他还是比较关心时政的,常常找官方的邸报来看,隐约记得不久前看到的一份邸报上提到过朝廷准备在孤悬海外的东蕃岛上新设东蕃府,曾启圣博览全书,自然是知道东蕃的,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也隐约觉得东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廷在东蕃开府建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曾启圣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心又有些萌动了,既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就意味着有着大量建功立业的机会,东蕃府新创必然需要懂得官衙运作的基层官吏,而有功名有官职的内地官吏多半不太愿意去东蕃那样的荒岛上去做官,那他这样有功名没官职怀才不遇的人就有机会了!
心动归心动,曾启圣并没有马上决定去东蕃,再好的机遇也得遇到重视人才的好上司才行,要是也像之前的那位长沙知县一样,他还不如继续当他的私塾先生呢,所以他决定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当曾启圣来到湘江码头时,张承正垂头丧气地坐在招人的厂棚前挠头呢,曾启盛先观察了一下张承,张承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注:郭致远把张承也列入了此次平叛有功的人员名单中,帮他讨了个锦衣卫百户的名头),绝不可能是人贩子,这才上前拱手行礼道:“听说大人要招募移民?……”
张承在这里坐了三天了,开始还有人好奇过来打听一下,现在干脆是连问都没人问了,听到有人主动询问立刻惊喜地抬头望去,一看却愣住了,曾启圣身着长衫,气质不俗,一看就是学识不凡的读书人,他现在连普通的移民都招不到,更别奢望能招募到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了,他还以为曾启圣是官府派来的书吏,就有些失望地挥挥手道:“不是已经给你们看过朝廷的公文吗?此次招募移民乃是圣上亲自恩准的,你们长沙知府衙门不配合也就罢了,还敢阻扰不成?!……”
曾启圣摇了摇头笑道:“大人误会了,鄙人虽曾任长沙县衙户房典史,但现已罢官去职,如今是白身,和官府并无关系,鄙人是想详细了解一下大人招募移民的具体章程……”
张承一听就知道机会来了,曾经担任过户房典史,现在是白身,这不正是来前郭致远叮嘱他要找的特别人才吗,连忙激动地站起来道:“先生贵姓?先生请坐!……”
曾启盛看着张承激动得手舞足蹈的样子暗暗好笑,不过却是越发心动了,他是见过朝廷派下来办差的锦衣卫的,哪个不是鼻孔朝天,气焰嚣张,张承表现得如此求才若渴,那他背后之人必定也是很重视人才的。
他也不客套,施施然地坐了下来,微笑着问道:“鄙姓曾,鄙人也在邸报上看到朝廷准备在东蕃岛开府建衙,不过这东蕃岛孤悬海外,除了岛上原有番夷土著,并无人居住,这要移民的话只怕数量不少吧?!……”
张承豪气地一拍大腿道:“那是!我家大人说了,要向东蕃移民三十万!”
“三十万?!”曾启圣大吃了一惊,有些不敢置信地追问道:“这可不容易,如此多的移民路上艰难且不说,所耗钱粮也绝非等闲,我看邸报上说,朝廷如今连军饷都拖欠,如何能拿出如此巨额的钱粮用于移民啊?!……”
张承哈哈一笑道:“我家大人说了,所需钱粮全由他筹措,不需费朝廷一钱一粮,不仅如此,我家大人还要在东蕃筑起三座巨城,所需钱粮也是他一力筹措,每年还要给朝廷奉献十万两税银,否则朝廷如何肯让他在东蕃开府建衙?……”
这下曾启圣彻底目瞪口呆了,愣了半响,突然站起来就走,张承连忙拉住他,莫名其妙道:“曾先生这是为何?!”
举报顶头上司本就是官场大忌,此时的明朝官场早已**不堪,上行下效,沆瀣一气,曾启盛的举报信转了一圈后就到了知县手里,知县一看就怒了,这不是找死吗?找了个岔子把曾启盛当堂打了二十大棒,差点丢掉半条命,如果不是顾忌到曾启圣有功名在身,而且曾启圣刚刚举报过他,他要是真把曾启圣弄死的话难免有挟私报复的嫌疑,这才饶了曾启盛一命。
不过曾启盛的官职肯定是保不住了,曾启圣自己也通过这件事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有些心灰意冷,重新当起了私塾先生。但是在心底里曾启盛还是有些不甘心的,他此时还算是年富力强,壮志未酬,怎么能甘心呢?
如果没有遇到张承,曾启圣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像曾启圣这样心怀壮志身负才学却郁郁不得志,只能遗憾老去的人实在太多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生际遇无常,错过了机遇天才也只能泯然于众人矣。
张承虽然不知道郭致远为什么对湖南这个省份如此重视,但既然郭致远重视他就得格外上心,所以他把其他省份的移民招募都交给了下属,自己亲自到了湖南,可是到了湖南他才知道这差事不是一般的难办,首先语言就不通,湖南人说的方言他听都听不懂,这不抓瞎了嘛。
曾启圣就是这个时候遇到张承的,他听几个学生说湘江码头那边来了个外地人贩子,要招募人去一个叫东蕃的荒岛上开荒,曾启圣一听就心中一动,他知道张承绝不是人贩子,哪有人贩子敢公开招募人的,在这个户籍管理严格的时代,没有朝廷的许可是绝没有人敢这样大规模的招募人。
虽说曾启圣已经对仕途心灰意冷,但是他还是比较关心时政的,常常找官方的邸报来看,隐约记得不久前看到的一份邸报上提到过朝廷准备在孤悬海外的东蕃岛上新设东蕃府,曾启圣博览全书,自然是知道东蕃的,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也隐约觉得东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廷在东蕃开府建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曾启圣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心又有些萌动了,既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就意味着有着大量建功立业的机会,东蕃府新创必然需要懂得官衙运作的基层官吏,而有功名有官职的内地官吏多半不太愿意去东蕃那样的荒岛上去做官,那他这样有功名没官职怀才不遇的人就有机会了!
心动归心动,曾启圣并没有马上决定去东蕃,再好的机遇也得遇到重视人才的好上司才行,要是也像之前的那位长沙知县一样,他还不如继续当他的私塾先生呢,所以他决定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当曾启圣来到湘江码头时,张承正垂头丧气地坐在招人的厂棚前挠头呢,曾启盛先观察了一下张承,张承身穿飞鱼服,腰跨绣春刀(注:郭致远把张承也列入了此次平叛有功的人员名单中,帮他讨了个锦衣卫百户的名头),绝不可能是人贩子,这才上前拱手行礼道:“听说大人要招募移民?……”
张承在这里坐了三天了,开始还有人好奇过来打听一下,现在干脆是连问都没人问了,听到有人主动询问立刻惊喜地抬头望去,一看却愣住了,曾启圣身着长衫,气质不俗,一看就是学识不凡的读书人,他现在连普通的移民都招不到,更别奢望能招募到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了,他还以为曾启圣是官府派来的书吏,就有些失望地挥挥手道:“不是已经给你们看过朝廷的公文吗?此次招募移民乃是圣上亲自恩准的,你们长沙知府衙门不配合也就罢了,还敢阻扰不成?!……”
曾启圣摇了摇头笑道:“大人误会了,鄙人虽曾任长沙县衙户房典史,但现已罢官去职,如今是白身,和官府并无关系,鄙人是想详细了解一下大人招募移民的具体章程……”
张承一听就知道机会来了,曾经担任过户房典史,现在是白身,这不正是来前郭致远叮嘱他要找的特别人才吗,连忙激动地站起来道:“先生贵姓?先生请坐!……”
曾启盛看着张承激动得手舞足蹈的样子暗暗好笑,不过却是越发心动了,他是见过朝廷派下来办差的锦衣卫的,哪个不是鼻孔朝天,气焰嚣张,张承表现得如此求才若渴,那他背后之人必定也是很重视人才的。
他也不客套,施施然地坐了下来,微笑着问道:“鄙姓曾,鄙人也在邸报上看到朝廷准备在东蕃岛开府建衙,不过这东蕃岛孤悬海外,除了岛上原有番夷土著,并无人居住,这要移民的话只怕数量不少吧?!……”
张承豪气地一拍大腿道:“那是!我家大人说了,要向东蕃移民三十万!”
“三十万?!”曾启圣大吃了一惊,有些不敢置信地追问道:“这可不容易,如此多的移民路上艰难且不说,所耗钱粮也绝非等闲,我看邸报上说,朝廷如今连军饷都拖欠,如何能拿出如此巨额的钱粮用于移民啊?!……”
张承哈哈一笑道:“我家大人说了,所需钱粮全由他筹措,不需费朝廷一钱一粮,不仅如此,我家大人还要在东蕃筑起三座巨城,所需钱粮也是他一力筹措,每年还要给朝廷奉献十万两税银,否则朝廷如何肯让他在东蕃开府建衙?……”
这下曾启圣彻底目瞪口呆了,愣了半响,突然站起来就走,张承连忙拉住他,莫名其妙道:“曾先生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