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赈济粮里掺沙子?这县令还是个人吗?
第五章 赈济粮里掺沙子?这县令还是个人吗?-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一本书
大明:让你赈灾,你往锅里掺沙子?
作者:妙笔入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沪县城外。
当朱元璋赶到赈济流民的地方时,就看到流民们排成几队,正在等待领取赈济粥。
看到这副模样,朱元璋的心算是放下了大半。
只要李进是真的在为大明干实事,朱元璋就觉得李进是个好官。
在来之前,朱元璋一直担心李进在故弄玄虚,摆弄噱头。
目的是吸引流民,可却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赈济。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朱元璋绝对会宰了李进,不管他将上沪县治理的有多么繁华。
因为朱元璋知道,这种操弄民心的官员,会害死很多无辜的百姓。
“妹子啊,看到这些百姓能够在这里吃一顿饱饭,咱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看到一个个被救济的百姓,对马皇后深情的说道:
“如果当初咱能碰到李进这种爱民如子的官员,咱肯定不会造反的。”
这些话落到朱棣以及朱标的耳中,仿佛是天方夜谭。
一碗饭就能解决一个未来的帝王?简直是匪夷所思。
可是马皇后和刘伯温,却是能理解朱元璋的感受。
他们都是从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活下来的,自然知道那个时候会有多残酷。
“走,陪咱去看看,这些米粥能不能填饱肚子。”
朱元璋偷偷抹了抹眼眶,故作豪迈的冲马皇后说道。
马皇后陪着朱元璋往前走去,他们要看看李进的赈济粥,到底会不会饿死人。
二人走到粥棚,就看到锅里的米粥十分的黏稠。
不过令二人不解的是,锅里竟然还插着两根筷子,看起来十分的怪异。
马皇后情不自禁,朝正在给灾民盛粥的差人问道:
“请问,你们这锅里怎么还插着两根筷子啊?”
“这是我们县令大人的规定,赈济粮煮的粥,必须要插筷不倒,不然要被县令大人责罚的。”
那人十分随意的回答,好似理所当然一般。
“再说,如果插上筷子就倒了,那还叫米粥吗?只能叫做清汤,会饿死人的。”
朱元璋听后十分满意,称赞道:
“你们家县令大人可真是好官。”
打饭的差人顿时昂首挺胸,神气十足道:
“那是,我们家县令是天底下最好的县令。”
马皇后他这个模样,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随后,朱元璋带着马皇后满意的往回走去。
“看样子,这李进真的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就当二人往回走时,却看到一名平民打扮的灾民,也端了一个大碗。
碗里一大碗米粥,看上去满满当当。
可那位男子却没有立即去喝,反而拿着筷子在那里挑拣着什么东西。
结果挑了很多次,男子也烦了,将碗直接扣在地上,嘟囔道:
“这里面都是沙子,狗都不吃,让俺怎么吃啊?”
说着,就愤愤不平的离开了。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顿时呆住了。
他赶忙走到那人扣下的碗前,小心翼翼的将碗给翻了过来。
想要看看这么一大碗米粥,那名男子为何就这样给糟蹋了?
等碗被翻过来之后,朱元璋就发现了端倪。
这倒掉的米粥里,竟然有着大大小小的黄色颗粒。
朱元璋顾不得地上有多脏,直接伸手从米粥里,拿出来一粒稍大的黄色颗粒。
放在自己眼前,仔细的端详着。
看了一会之后,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变得通红,脑门上的青筋剧烈跳动。
一道咬牙切齿的声音,从朱元璋的嗓间发出:
“李进这个狗贼,竟然往米粥里掺沙子!!”
“他还是个人吗?这个狗官,咱要宰了他!!!”
低沉的声音蕴含着朱元璋冲天的怒火,马皇后看着地上掺着砂石的米粥,也是陷入了沉默。
朱棣等人也看到朱元璋这边出了状况,赶忙上前来查看。
等到听到马皇后将事情叙述过后,朱标和朱棣都是义愤填膺,觉得自己看错了李进。
朱标和朱棣毕竟是皇宫里长大的,让百姓吃沙子这种事情,实在是骇人听闻。
他们纷纷指责李进,让朱元璋去将李进给就地正法。
只有刘伯温眉头紧皱,认为事情并不简单,出声道:
“皇上,臣觉得此事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咱们还是当面问问较好。”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的谏言,心里仍旧是十分恼火,他觉得自己被李进给欺骗了。
这让他对李进更加的愤恨,不过还是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冷声道:
“咱就看看,这个李进有什么话好说?”
“摆驾,咱今天就好好看清楚这个狗官的真面目!”
刘伯温却是出言阻止道:
“皇上,臣觉得还是隐藏身份去县衙更好。”
“只有这样,皇上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李进。”
朱元璋点了点头,认为刘伯温所说有理。
于是就让马皇后和刘伯温,陪同自己前去,会一会这个李进。
.....
上沪县的县衙位于上沪县县城边缘。
朱元璋很快就打听到县衙的位置,然后朱元璋就带着马皇后和刘伯温来到了县衙外面。
朱元璋让侍卫前去通报。
侍卫上前与门口的衙役沟通了几句,却仿佛收到了莫大的侮辱,整个人面红脖子粗的与对方争辩起来。
朱元璋见状,赶忙上前询问原因。
“爷,这些衙役不让我等进去。”
朱元璋顿时疑惑不已,质问道:
“怎么了?难道我等想要见县尊一面,都不让进去吗?”
那衙役看朱元璋气势汹汹的样子,却并不害怕,反而嘲讽道:
“不是不让你们进去,而是要见我们县尊大人,要给钱!!!”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感觉气血上涌,这衙役竟然敢公然讨要钱财。
“混账,咱大明朝还没有见县令要先给钱的先例,难道你们县令是财神爷不成?”
“你这句话就说对了,我家县令就是财神爷,见过我家县令的就没有不发财的。”
当朱元璋赶到赈济流民的地方时,就看到流民们排成几队,正在等待领取赈济粥。
看到这副模样,朱元璋的心算是放下了大半。
只要李进是真的在为大明干实事,朱元璋就觉得李进是个好官。
在来之前,朱元璋一直担心李进在故弄玄虚,摆弄噱头。
目的是吸引流民,可却没有足够的粮食进行赈济。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朱元璋绝对会宰了李进,不管他将上沪县治理的有多么繁华。
因为朱元璋知道,这种操弄民心的官员,会害死很多无辜的百姓。
“妹子啊,看到这些百姓能够在这里吃一顿饱饭,咱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看到一个个被救济的百姓,对马皇后深情的说道:
“如果当初咱能碰到李进这种爱民如子的官员,咱肯定不会造反的。”
这些话落到朱棣以及朱标的耳中,仿佛是天方夜谭。
一碗饭就能解决一个未来的帝王?简直是匪夷所思。
可是马皇后和刘伯温,却是能理解朱元璋的感受。
他们都是从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活下来的,自然知道那个时候会有多残酷。
“走,陪咱去看看,这些米粥能不能填饱肚子。”
朱元璋偷偷抹了抹眼眶,故作豪迈的冲马皇后说道。
马皇后陪着朱元璋往前走去,他们要看看李进的赈济粥,到底会不会饿死人。
二人走到粥棚,就看到锅里的米粥十分的黏稠。
不过令二人不解的是,锅里竟然还插着两根筷子,看起来十分的怪异。
马皇后情不自禁,朝正在给灾民盛粥的差人问道:
“请问,你们这锅里怎么还插着两根筷子啊?”
“这是我们县令大人的规定,赈济粮煮的粥,必须要插筷不倒,不然要被县令大人责罚的。”
那人十分随意的回答,好似理所当然一般。
“再说,如果插上筷子就倒了,那还叫米粥吗?只能叫做清汤,会饿死人的。”
朱元璋听后十分满意,称赞道:
“你们家县令大人可真是好官。”
打饭的差人顿时昂首挺胸,神气十足道:
“那是,我们家县令是天底下最好的县令。”
马皇后他这个模样,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
随后,朱元璋带着马皇后满意的往回走去。
“看样子,这李进真的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就当二人往回走时,却看到一名平民打扮的灾民,也端了一个大碗。
碗里一大碗米粥,看上去满满当当。
可那位男子却没有立即去喝,反而拿着筷子在那里挑拣着什么东西。
结果挑了很多次,男子也烦了,将碗直接扣在地上,嘟囔道:
“这里面都是沙子,狗都不吃,让俺怎么吃啊?”
说着,就愤愤不平的离开了。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顿时呆住了。
他赶忙走到那人扣下的碗前,小心翼翼的将碗给翻了过来。
想要看看这么一大碗米粥,那名男子为何就这样给糟蹋了?
等碗被翻过来之后,朱元璋就发现了端倪。
这倒掉的米粥里,竟然有着大大小小的黄色颗粒。
朱元璋顾不得地上有多脏,直接伸手从米粥里,拿出来一粒稍大的黄色颗粒。
放在自己眼前,仔细的端详着。
看了一会之后,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变得通红,脑门上的青筋剧烈跳动。
一道咬牙切齿的声音,从朱元璋的嗓间发出:
“李进这个狗贼,竟然往米粥里掺沙子!!”
“他还是个人吗?这个狗官,咱要宰了他!!!”
低沉的声音蕴含着朱元璋冲天的怒火,马皇后看着地上掺着砂石的米粥,也是陷入了沉默。
朱棣等人也看到朱元璋这边出了状况,赶忙上前来查看。
等到听到马皇后将事情叙述过后,朱标和朱棣都是义愤填膺,觉得自己看错了李进。
朱标和朱棣毕竟是皇宫里长大的,让百姓吃沙子这种事情,实在是骇人听闻。
他们纷纷指责李进,让朱元璋去将李进给就地正法。
只有刘伯温眉头紧皱,认为事情并不简单,出声道:
“皇上,臣觉得此事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咱们还是当面问问较好。”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的谏言,心里仍旧是十分恼火,他觉得自己被李进给欺骗了。
这让他对李进更加的愤恨,不过还是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冷声道:
“咱就看看,这个李进有什么话好说?”
“摆驾,咱今天就好好看清楚这个狗官的真面目!”
刘伯温却是出言阻止道:
“皇上,臣觉得还是隐藏身份去县衙更好。”
“只有这样,皇上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李进。”
朱元璋点了点头,认为刘伯温所说有理。
于是就让马皇后和刘伯温,陪同自己前去,会一会这个李进。
.....
上沪县的县衙位于上沪县县城边缘。
朱元璋很快就打听到县衙的位置,然后朱元璋就带着马皇后和刘伯温来到了县衙外面。
朱元璋让侍卫前去通报。
侍卫上前与门口的衙役沟通了几句,却仿佛收到了莫大的侮辱,整个人面红脖子粗的与对方争辩起来。
朱元璋见状,赶忙上前询问原因。
“爷,这些衙役不让我等进去。”
朱元璋顿时疑惑不已,质问道:
“怎么了?难道我等想要见县尊一面,都不让进去吗?”
那衙役看朱元璋气势汹汹的样子,却并不害怕,反而嘲讽道:
“不是不让你们进去,而是要见我们县尊大人,要给钱!!!”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感觉气血上涌,这衙役竟然敢公然讨要钱财。
“混账,咱大明朝还没有见县令要先给钱的先例,难道你们县令是财神爷不成?”
“你这句话就说对了,我家县令就是财神爷,见过我家县令的就没有不发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