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位好厨师?
作为一名曾经的业内人士,姚远曾经见过不少优秀的厨艺大师,从走在国际潮流前端的国际顶级名厨到坚守传统技法的国家技艺传承人。
这些不一样的厨师在都有各自的特长,或长于创新,善用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手法突破众人对美食的认知,或者坚守传统,用最传统的技艺和最原始的食材,还原出美食的本味。
至于姚远自己,他曾经的授业恩师就是国内知名的淮扬菜国宴大师、国家特级厨师郑秀文先生,郑大师本身已经可以算是国内厨界顶级的存在,姚远自己虽然没有混出什么大名堂,但跟着师傅也没少见世面,和全国乃至世界的厨师都有过不少的交流。
所以姚远对一名好厨师的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单就国内来讲,厨师这行非常讲究一个师徒传承,但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特殊原因,这个传承发生了断代。
随后而来的改革开放,让一代年轻人看到了国外的许多新鲜事物,心气儿也变得开始有些浮躁起来,社会上的许多小青年儿宁可去酒店里给人当门童、当服务员,也都不肯入又脏又累的厨师行。
没有别的原因,当门童、当服务员可以穿得光鲜亮丽,吹着空调拿小费,至于个人以后有没有发展,能不能学到可以傍身的手艺技术,都完全不考虑。
所以,从那时开始,找来的能塌下心来在厨房做事的学徒,多半是出身微末。不是家里有困难就是外地人进城打工。
而这些学徒中能够学而有成、脱颖而出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砧板、炒锅的,则多半是肯守纪律、耐得住性子、能踏踏实实做事的。
至于灵气,那是要做到部门主管才会考虑的事情。
尤其,一个中等规模的三百左右餐位的餐厅,厨房里员工就有三四十号人,多半都是大小伙子,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一个集体里,要求其实和部队差不多,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纪律和服从。
所以才说,凡是部队里出来的兵,尤其是炊事兵,不管他的技术如何,都肯定是一位厨房里的好苗子!
当然,如果想在这一行里拿到一定的成就,那么和其他行业也有些共同点,考验的就是厨师本人的修养和文化了。
所以,姚远听说满城的战友要来,心里早就动了心思,甚至有些小激动,以至于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
自己的想法很多,为了挣生活费,为了帮谢振华家里解决困难这些都是捎带手的事,但为了实现自己经济自由、享受人生的目标,现在做的这点事还远远不够。
但是,作为一个厨子,想在餐饮业挣钱,身边没有帮手肯定是不行的。
谢振华这号的肯定是指不上,一般人也不行,毕竟咱这个行业还是有些技术门槛的,如果身边能有几个退役的炊事兵,哪怕是满城那样的棒槌,也都能帮到自己不少。
但这样的人才能去哪里找呢?
总不能登报挂招聘启事招人吧?
咱这个作坊也不可能能招来像样的人才啊!
脑筋一动,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老爹,他作为一个大基地的部队长一号人物,手下每年肯定有不少退役的兵,能不能从他那里找一找门路呢?
恐怕不太行,自己干的事情在老人眼里看来肯定太出格,就连王红雨的父母都不同意,更何况自己老爹那样的老死板呢。
刚想着明天先写封信给老爹探一探口风,马上又想到了自己的老娘。
说起来老爹、老娘现在的样子自己已经有几十年没见过了,心底下一股子、一股子的思念就开始弥漫,渐渐地弥漫了整个大脑,人也渐渐地睡了过去。
……
紫竹公园路口,马路对面刚刚立起来一个超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信息高速路向北三千米”。
牌子没有写错,此处向北三公里,正是闻名中外的新关村所在地,我国最早的互联网正是此时于此地诞生。
而新中关也成了北方最大的高科技类电子集散市场,从南方关口进口的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和相关,都会在这里集中,然后再销往北方的各个城市。
如今的新关村正在大力建设中,由南向北的新颐大道正在修路,为了拓宽马路,已经历经几十年的棵棵钻天杨树被纷纷锯倒在地而毫不心疼。由此可见国家对于新中关的建设投入了多大的决心。
整条新颐大道黄土裸露、爆土狼烟,在正午阳光的暴晒下,公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桑塔纳、捷达、富康一辆接一辆,喘着粗气吐着蓝烟蹦蹦跳跳地艰难穿行。
向北三公里,新颐大道与北四环路交汇处,路面被刨出了一道道深沟,沟上面用钢板覆盖着,导致所有的汽车走到这里必须得减速慢行。
于是,就在这个路口,汽车被堵得水泄不通,红的是夏利、黄的是面的、铰链式的大公共在一片车的海洋中无奈地打开车门,“噗呲”一声如轮胎漏气的声响,车门打开,若蚂蚁一样的人群从车上涌出来,投入这骄阳似火。
谢振华正在人群之中,他今天上午非常忙碌,买完了架子床又去早市看摊儿,东西卖完以后拐弯就上了320路公交车,一路来到了新关村。
他来新关村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要逛逛这里的电子市场。
新中关目前有两个电子市场,一个是位于南面黄村的电子配套市场,这个市场主要经营的是以电子元器件为主;而北面那个电子市场则是经营计算机配件为主,当然还有部分与计算机相关的图书、音像产品。
下车的人流首先被三三两两抱着孩子的妇女拦住,妇女小声地挨个询问:“光盘要吗?VCD要吗?”
甩开这些妇女以后,接着便是一辆一辆的三轮车排成排,车上架着炉子,塑料袋里放着各种食材,轮着炒锅的小伙子卖力地吆喝着:“炒饭、炒面、炒饼啊!”,边上板车上的姑娘抱着一箱子发泡塑料饭盒也不甘示弱喊着:“盒饭、盒饭,两荤一素两块五!”
紧守着燕京大学西门的电子市场附近没有啥像样的餐厅,就算是有,在这个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新中关村,也没人舍得浪费那个时间去下馆子吃饭,他们的工作餐都会在门口的这些小吃车上凑合了。就连来这里买东西的顾客也一样,毫不顾形象地捧着盒饭,找个太阳晒不到的阴凉处举着饭盒就往嘴里刨。
新中关电子市场,美其名曰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品流通中心,说白了跟卖菜的集贸市场没啥区别。
一个接一个的玻璃柜台,隔成了四平米左右一个的摊位,每个摊位上都堆着一摞一摞的电子产品,虽说都是计算机配件,但在这里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5.25软驱、1.44软驱、光驱、机箱、电源这些相对便宜一些的配件,都跟大白菜似的堆在那里,任人翻捡;价值稍微高一点的主板、显卡、声卡则垫了防静电袋摆在柜台上面,铺成一大片,每片主板上都用纸板写上简单的型号、性能参数,而主板、显卡的包装盒则被当成了幌子,高高的挂在后面展示;只有价值最高的CPU和内存才会被收进柜台里,有专有的架子陈列,供顾客挑选。
每个周末都是这里最忙碌的时候,今天是周日,新中关电子市场里更是人山人海,偌大的市场里居然挤得有点水泄不通的感觉。
人挤人、人挨人,以至于经常会把摊主的玻璃柜台挤得挪动位置,而忙碌的摊主不得不经常向外推动柜台,否则自己的摊位就会凹进去一块。
如此火爆拥挤的场面,让人怎么也难联想到,这里会是我们泱泱大国的北方高科技中心。
其实不难理解,这个年代兴起过各种群众自发的热潮,除去那些盲目甚至还有害的气功热、君子兰热、经商热之外,还有过读书热、外语热、计算机热。
后面这些热潮刚巧证明了处于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老百姓对知识和对外交流的渴望,这是好事,由此也给国家积淀了大批的可用人才。
今天的谢振华也渴望成为一个人才,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昨晚姚远的鼓动他听进了心,本来就喜欢计算机方面知识的他,早早的就买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家用电脑。
谢振华家里并不富裕,母亲是售货员父亲是工厂里的工人,收入是属于偏低的那种,就这种条件下,两位可爱的家长自己也并不懂什么计算机,但为了宝贝儿子日后能出人头地,居然把家里的几乎全部积蓄拿出来,花费将近两万元,给儿子买了当年最先进的一台带声霸卡的486计算机。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万元足够一家人两年的生活费用!
万幸,这一次的投入算是花对了地方,由一台486开始启蒙,谢振华才能在以后投入到席卷全球的互联网大潮中。
不过眼下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造成了谢振华的奶奶重病,一家人居然都拿不出住院费来,竟然差点卖房筹款。
还好这个问题在他们小哥儿几个的努力下,已经差不多解决了。
今天谢振华顶着烈日跑到电子市场,目的只不过是想淘换几本计算机类的专业书籍。
正埋头在摊位上挑书的谢振华冷不防肩上被人猛击一张,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带着惊喜在身后响起:“你怎么也在这儿?”
作为一名曾经的业内人士,姚远曾经见过不少优秀的厨艺大师,从走在国际潮流前端的国际顶级名厨到坚守传统技法的国家技艺传承人。
这些不一样的厨师在都有各自的特长,或长于创新,善用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手法突破众人对美食的认知,或者坚守传统,用最传统的技艺和最原始的食材,还原出美食的本味。
至于姚远自己,他曾经的授业恩师就是国内知名的淮扬菜国宴大师、国家特级厨师郑秀文先生,郑大师本身已经可以算是国内厨界顶级的存在,姚远自己虽然没有混出什么大名堂,但跟着师傅也没少见世面,和全国乃至世界的厨师都有过不少的交流。
所以姚远对一名好厨师的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还是有一些自己的认识。
单就国内来讲,厨师这行非常讲究一个师徒传承,但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特殊原因,这个传承发生了断代。
随后而来的改革开放,让一代年轻人看到了国外的许多新鲜事物,心气儿也变得开始有些浮躁起来,社会上的许多小青年儿宁可去酒店里给人当门童、当服务员,也都不肯入又脏又累的厨师行。
没有别的原因,当门童、当服务员可以穿得光鲜亮丽,吹着空调拿小费,至于个人以后有没有发展,能不能学到可以傍身的手艺技术,都完全不考虑。
所以,从那时开始,找来的能塌下心来在厨房做事的学徒,多半是出身微末。不是家里有困难就是外地人进城打工。
而这些学徒中能够学而有成、脱颖而出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砧板、炒锅的,则多半是肯守纪律、耐得住性子、能踏踏实实做事的。
至于灵气,那是要做到部门主管才会考虑的事情。
尤其,一个中等规模的三百左右餐位的餐厅,厨房里员工就有三四十号人,多半都是大小伙子,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样一个集体里,要求其实和部队差不多,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纪律和服从。
所以才说,凡是部队里出来的兵,尤其是炊事兵,不管他的技术如何,都肯定是一位厨房里的好苗子!
当然,如果想在这一行里拿到一定的成就,那么和其他行业也有些共同点,考验的就是厨师本人的修养和文化了。
所以,姚远听说满城的战友要来,心里早就动了心思,甚至有些小激动,以至于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
自己的想法很多,为了挣生活费,为了帮谢振华家里解决困难这些都是捎带手的事,但为了实现自己经济自由、享受人生的目标,现在做的这点事还远远不够。
但是,作为一个厨子,想在餐饮业挣钱,身边没有帮手肯定是不行的。
谢振华这号的肯定是指不上,一般人也不行,毕竟咱这个行业还是有些技术门槛的,如果身边能有几个退役的炊事兵,哪怕是满城那样的棒槌,也都能帮到自己不少。
但这样的人才能去哪里找呢?
总不能登报挂招聘启事招人吧?
咱这个作坊也不可能能招来像样的人才啊!
脑筋一动,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老爹,他作为一个大基地的部队长一号人物,手下每年肯定有不少退役的兵,能不能从他那里找一找门路呢?
恐怕不太行,自己干的事情在老人眼里看来肯定太出格,就连王红雨的父母都不同意,更何况自己老爹那样的老死板呢。
刚想着明天先写封信给老爹探一探口风,马上又想到了自己的老娘。
说起来老爹、老娘现在的样子自己已经有几十年没见过了,心底下一股子、一股子的思念就开始弥漫,渐渐地弥漫了整个大脑,人也渐渐地睡了过去。
……
紫竹公园路口,马路对面刚刚立起来一个超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信息高速路向北三千米”。
牌子没有写错,此处向北三公里,正是闻名中外的新关村所在地,我国最早的互联网正是此时于此地诞生。
而新中关也成了北方最大的高科技类电子集散市场,从南方关口进口的各类高科技电子产品和相关,都会在这里集中,然后再销往北方的各个城市。
如今的新关村正在大力建设中,由南向北的新颐大道正在修路,为了拓宽马路,已经历经几十年的棵棵钻天杨树被纷纷锯倒在地而毫不心疼。由此可见国家对于新中关的建设投入了多大的决心。
整条新颐大道黄土裸露、爆土狼烟,在正午阳光的暴晒下,公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桑塔纳、捷达、富康一辆接一辆,喘着粗气吐着蓝烟蹦蹦跳跳地艰难穿行。
向北三公里,新颐大道与北四环路交汇处,路面被刨出了一道道深沟,沟上面用钢板覆盖着,导致所有的汽车走到这里必须得减速慢行。
于是,就在这个路口,汽车被堵得水泄不通,红的是夏利、黄的是面的、铰链式的大公共在一片车的海洋中无奈地打开车门,“噗呲”一声如轮胎漏气的声响,车门打开,若蚂蚁一样的人群从车上涌出来,投入这骄阳似火。
谢振华正在人群之中,他今天上午非常忙碌,买完了架子床又去早市看摊儿,东西卖完以后拐弯就上了320路公交车,一路来到了新关村。
他来新关村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想要逛逛这里的电子市场。
新中关目前有两个电子市场,一个是位于南面黄村的电子配套市场,这个市场主要经营的是以电子元器件为主;而北面那个电子市场则是经营计算机配件为主,当然还有部分与计算机相关的图书、音像产品。
下车的人流首先被三三两两抱着孩子的妇女拦住,妇女小声地挨个询问:“光盘要吗?VCD要吗?”
甩开这些妇女以后,接着便是一辆一辆的三轮车排成排,车上架着炉子,塑料袋里放着各种食材,轮着炒锅的小伙子卖力地吆喝着:“炒饭、炒面、炒饼啊!”,边上板车上的姑娘抱着一箱子发泡塑料饭盒也不甘示弱喊着:“盒饭、盒饭,两荤一素两块五!”
紧守着燕京大学西门的电子市场附近没有啥像样的餐厅,就算是有,在这个信奉时间就是金钱的新中关村,也没人舍得浪费那个时间去下馆子吃饭,他们的工作餐都会在门口的这些小吃车上凑合了。就连来这里买东西的顾客也一样,毫不顾形象地捧着盒饭,找个太阳晒不到的阴凉处举着饭盒就往嘴里刨。
新中关电子市场,美其名曰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品流通中心,说白了跟卖菜的集贸市场没啥区别。
一个接一个的玻璃柜台,隔成了四平米左右一个的摊位,每个摊位上都堆着一摞一摞的电子产品,虽说都是计算机配件,但在这里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5.25软驱、1.44软驱、光驱、机箱、电源这些相对便宜一些的配件,都跟大白菜似的堆在那里,任人翻捡;价值稍微高一点的主板、显卡、声卡则垫了防静电袋摆在柜台上面,铺成一大片,每片主板上都用纸板写上简单的型号、性能参数,而主板、显卡的包装盒则被当成了幌子,高高的挂在后面展示;只有价值最高的CPU和内存才会被收进柜台里,有专有的架子陈列,供顾客挑选。
每个周末都是这里最忙碌的时候,今天是周日,新中关电子市场里更是人山人海,偌大的市场里居然挤得有点水泄不通的感觉。
人挤人、人挨人,以至于经常会把摊主的玻璃柜台挤得挪动位置,而忙碌的摊主不得不经常向外推动柜台,否则自己的摊位就会凹进去一块。
如此火爆拥挤的场面,让人怎么也难联想到,这里会是我们泱泱大国的北方高科技中心。
其实不难理解,这个年代兴起过各种群众自发的热潮,除去那些盲目甚至还有害的气功热、君子兰热、经商热之外,还有过读书热、外语热、计算机热。
后面这些热潮刚巧证明了处于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老百姓对知识和对外交流的渴望,这是好事,由此也给国家积淀了大批的可用人才。
今天的谢振华也渴望成为一个人才,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昨晚姚远的鼓动他听进了心,本来就喜欢计算机方面知识的他,早早的就买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家用电脑。
谢振华家里并不富裕,母亲是售货员父亲是工厂里的工人,收入是属于偏低的那种,就这种条件下,两位可爱的家长自己也并不懂什么计算机,但为了宝贝儿子日后能出人头地,居然把家里的几乎全部积蓄拿出来,花费将近两万元,给儿子买了当年最先进的一台带声霸卡的486计算机。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万元足够一家人两年的生活费用!
万幸,这一次的投入算是花对了地方,由一台486开始启蒙,谢振华才能在以后投入到席卷全球的互联网大潮中。
不过眼下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造成了谢振华的奶奶重病,一家人居然都拿不出住院费来,竟然差点卖房筹款。
还好这个问题在他们小哥儿几个的努力下,已经差不多解决了。
今天谢振华顶着烈日跑到电子市场,目的只不过是想淘换几本计算机类的专业书籍。
正埋头在摊位上挑书的谢振华冷不防肩上被人猛击一张,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带着惊喜在身后响起:“你怎么也在这儿?”